小叶紫檀和越南黄花梨,当然是小叶紫檀价值高啊。
越南黄花梨,又叫柴禾梨。以前是没人玩的。常用来冒充海南黄花梨,骗了不少人。
越南黄花梨为豆科植物,学名降香黄檀木,又称徐闻黄檀木、徐闻黄檀木黄花梨木。原产地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的地方。因其成材缓慢、木质坚实、花纹漂亮,黄花梨木与紫檀木、鸡翅木、铁力木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木。始终位列五大名木之一,现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。
据《中国树木志》记载,野生徐闻黄花梨产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。它们一般生长于海拔350米以下的山坡上。名贵的徐闻黄花梨则主要生长在南山镇芒海村地区,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黄花梨最为珍贵。中国大陆最南端徐闻沿海,大陆最南端徐闻部分地区也有出产,徐闻产量曾几度远超其他地区。解放后,尤其是改革开放后,由于过度开采,产量大不如前。
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,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,有屡角的质感。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,不管寒暑都不变形、不开裂、不弯曲,有一定的韧性,能制作各种异形家具。
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,比红木(酸枝木)还要轻。黄花梨木纹理清晰,如行云流水,非常美丽。最特别的是,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,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,呈现出狐狸头、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,美丽可人,即为人们常说的"鬼脸儿"。
鉴别细节
一、看
主要是看黄花梨纹路群的中心点。海黄区别于其它黄花梨最大的特点是纹路群的中心是“实”的,或粗或细,肯定是一个黑点,有万众归一之感;而越南黄花梨的纹路群的中心则是空的,纹路围成一圈一圈,到了快到中心时就逐级消失了。现很多收藏者纷纷把“鬼脸”作为鉴定海南黄花梨的重要指标,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,准确的指标应该是“鬼眼”,也就是上面说的“实心黑点”。越黄和海黄都能有“鬼脸”,而只有海南黄花梨才有明显的“鬼眼”。
“鬼脸”与“鬼眼”其实是枝节分叉的中心。海黄是属于盘虬错节型的树种,枝节非常多,按照海南当地人的话讲,就是海南黄花梨往两边长,而不是往上长,再是海黄的成材年限非常漫长,在此过程中,或因恶劣环境,或因争取养分等原因,一棵海黄木不断地分叉,导致树木的纹理会发生扭曲,就逐级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“鬼脸”与“鬼眼”。而越南黄花梨,它的树性比较直上,而且成材时间比海南黄花梨短,所以就很难形成“鬼眼”。但,有一点要特别提醒大家,那就是“鬼脸”与“鬼眼”这种被经常提起的所谓海南黄花梨的特征,在海南黄花梨中,特别是人工林中并不多见,
二、摸
主要是摸出海黄表面的细腻,海黄有光滑如婴儿皮肤,温润如玉的手感,而越南黄花梨相比之下则比较粗糙。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黄有极强的密度、极细的纹理细胞组织和非常密实的材质结构。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海黄的含油(降香油)的比例。经相关检测发现,海南花梨木最高含油量达到27%,而越黄则只有 0.5 %。正是因为如此丰富的含油量,一件海黄物品把玩上一段时间后,表面就会开始形成一层晶莹剔透的,类似琥珀的质地,行业话称之为“包浆”。
三、闻
主要是由于含油量的不同,香味的浓度差别很大,另外海黄的味道吸入后有一种沁人心肺的感觉,而越黄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略带辛辣的,稍稍有一些刺鼻的味道。当然,这种气味要在燃烧以后更为明显,否则,单凭一件打磨好的物件或者是手串是很难闻到上面的气味的。
越南产的紫檀柳跟印度产的小叶紫檀是没有可比性的,二者是云泥之别,小叶紫檀完败紫檀柳。
越南产的紫檀柳到现在其学名也不清楚,“紫檀柳”这个名字也不过是国内商家起的一种约定的俗称而已,此种木材也未收录进中国红木国标规范中来,“紫檀柳”这个名字也并不被国标所承认,并不能说是这种木料的学名。是一种前景未知的东西。 紫檀柳是最近10年之内以假冒海黄的身份登陆中国的。其质地坚硬,密度高,纹理酷似海黄,但由于其产量很大,且原木多有心裂,成品后一比起其他木材更容易开裂,所以售价极其低廉。除了最早骗到很多人之外,随着这种东西逐渐被大家所熟知,渐渐已经很少能作为假海黄来骗到人了。
而民间俗称的紫檀,小叶紫檀,印度小叶紫檀等,其实指的都是红木国标中的学名为:“檀香紫檀”的木头。紫檀自古就是一种名贵的红木,在现代也是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。其出身,历史文化传承性,木性,以及稀缺程度,价值与价格都是远超于什么都没有的“黑户”紫檀柳的。